迎新是大学的一项重大活动,是学校向社会集中展示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品牌形象的良好契机。又是一年迎新时,9月1日,考取燕京理工学院的5700余名新生,怀揣着青春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陆续走进大学校园。
一站式高效迎新赢得家长连连点赞
“同学,你是哪个学院的”“同学,我带你去办理入学手续”,上午八点,第一批新生乘坐校车抵达校园,十余位身着粉色POLO衫的志愿者上前询问,一声声关切让初入校园的新同学倍感亲切。
两天时间内实现5700余名新生的报到入住,效率是关键。为了实现高效迎新,学校倡议“人人都是迎新志愿者”,重点策划了一站式特色迎新服务。一站式特色迎新服务是指为网上提前缴费且进行网上军训服装登记的学生,提供提前装袋、集中发放迎新材料的迎新特色服务。报到时,学生只要通过录取通知书扫码,就可以一次性领取包含饭卡、新生体检表、军训服装、燕理纪念钥匙扣等物品的手提袋,新生们轻轻松松就在一分钟内完成报到,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一举措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2017级的新同学满怀期待,来自承德的梁永琪、董君伟两位同学昨晚就抵达北京,第二天一早乘坐最早的迎新班车赶到了学校,“一下车就有人帮忙拿行李、办手续,志愿者们全程服务”,在报到第一天,梁永琪和董君伟就感受到了燕理家一般的温暖,高效迎新让他们在燕理度过了美好的第一天,原本就是高中同学的两人,将在燕理开启一段全新的梦想旅程。
“八个一”特色迎新 带领新生感受暖心校园
开学第一天,对于每一位新生来说都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为了记录这一刻,各学院为新生们精心准备了温馨的小环节。艺术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用摄像机全程记录了每一位新生的报到经过,并为同学们设计了2017级专属火车票,寓意学子们将在燕京理工学院踏上通往梦想的征途;传媒学院组织迎新特别活动——传媒青年领导力访谈,每一位家长都面对镜头,说出对孩子未来成长的祝福以及对学校的期望,并将寄语亲自书写下来,其中一位学生妈妈对孩子提出三点希望——“不虚度、不荒废、不后悔”,为大学第一天留下珍贵的纪念。
其他学院也准备了特色迎新服务项目。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师长在教师寄语墙上为新生写下人生箴言,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带您看燕园”活动让新生家长全面了解了校园环境设施,机电工程学院新生在精心设计的明信片上写下四年期许,会计学院张贴“宿舍文明公约”与新生最美约定,管理学院为新生准备了梦想信箱,文法学院千余枚风车为新生描绘美好大学生活,国际商学院与辅导员合张影让新生一拍即记住了辅导员面孔和联系信息。
诸如此类的特色迎新活动,在新生报到现场数不胜数,各个学院基本形成了“八个一”迎新特色活动:一个标志性签名,开启人生新征程;一张写给未来的明信片,许下庄重的梦想誓言;一条主题朋友圈,分享我的大学新生活;一面新生留影墙,定格精彩入学瞬间;一句师长的寄语,道出对新生的期盼;一个学院成果展,展现别具特色办学;一次报到微访谈,留下青涩的青春记忆;一封家长信笺,留下父母殷切的期望…… 各学院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迎新主题活动,让新生及家长真正从中体验到温暖和快乐。
2017年迎新宣传立足官网完成常规宣传,整合平台突出新媒体宣传,挖掘特色推进外媒宣传,营造全媒体立体式迎新宣传局面。其中,新媒体宣传依托微博、微信、QQ智慧校园等平台,重点通过航拍、直播、微视频、图说等宣传形式,进行多形式多角度的宣传,全面报道好迎新特色点、报到新生鲜活个案等内容,讲好迎新故事的同时突出了学校特色和人文关怀。
机器人科技迎新成全场吸睛王
圆圆的脑袋、大大的眼睛、会聊天、能歌善舞……如此高颜值的才艺小达人其实是燕理迎新机器人三宝,别看它身材小小的,掌握的本事可不小,它可以和人打招呼、对话,也可以介绍学校的发展史,高兴了还能载歌载舞一番,它一出现立马成为全场的焦点,吸引了新生和家长们的目光。
在招生录取的同一时间段,学校利用微信等便利的社交平台,以新生所学专业建立了微信群40余个,新生入群数达90%以上。新生专业群里除学院院长、书记和专任教师加群外,还邀请教务、学工、后勤等相关处室负责人加群,全方位的为新生答疑解惑。
此外,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专门设立了科技作品展区,展示了在“博创杯”、“蓝桥杯等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电子科技作品,如无人机、太阳能小车、灾情检测机器人、恩智浦摄像直立平衡车等等,其中无人机作品展示过程中吸引了不少新生和家长的驻足观看。
近年来,迎新现场的科技元素越来越多,迎新已不再是新生入学报到单一环节,而是设计更多流程元素满足学生快乐报到的入学体验。学校从适应社会需求设立传媒类专业,到接轨时代高端满足学生兴趣,无不用科技站位高端,引领学校特色化发展。
——END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